小锦了解到,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部署,建设集一网受理、协同办理、综合管理于一体的“一网通办”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上一张网,办所有事,最多跑一次,一次能办成”,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成都市于日前正式印发了《成都市政务服务“蓉易办”(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三年行动计划出炉
今年初步搭建“蓉易办”框架体系
小锦注意到,成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即“蓉易办”平台,将作为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成都分站点“亮相”。这是在国家和省“一网通办”体系下,按照统分结合原则,充分考虑成都市高水准的政务服务创新需要和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需求而制定的。
《方案》还对我市政务服务“蓉易办”(一网通办)工作推进排出了计划进度表,出炉了三年行动计划。
2019年,初步搭建起“蓉易办”框架体系
2020年,“蓉易办”主要功能模块全部建成
2021年,持续优化“蓉易办”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持续推广“蓉易办”服务品牌
打造政务服务体系
构建多功能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打造“一平台、三中台、五前端、两保障”的“蓉易办”“1352”政务服务体系,构建集智能搜索、智能问答、智能填表、智能受理、智能审批、智能分析、智能监管于一体的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
构建一平台
指建设统一受理和管理平台,创新“蓉易办”服务模式,打造整体的政务审批体系,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支撑“综合一窗”改革、全域通办、主题式服务,适应行政审批局、产业功能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模式对政务服务系统的特殊要求。
建设三中台
指整合汇聚政务服务资源,建设业务、数据和技术三个中台,构建“蓉易办”大中台、小前端、富生态的技术体系,切实破解数据不共享、业务不协同、服务不便捷等问题,为各项应用、多端渠道提供集约、复用、敏捷的共性支撑。
优化五前端
将建设和优化窗口受理端、移动端、PC端、自助服务端、服务热线端五个前端,实现多端融合、同源发布,打造“一站式、全天候、零距离”的政务服务体验。
完善两保障
将制定统一标准规范保障体系、统一运营管理保障体系。
推进多项改革创新
将运用AI技术加强政务服务
根据《方案》,我市还将借此机遇,建设统一受理和管理平台,创新“蓉易办”服务模式。
例如:
将打造“综合一窗”通用受理和管理平台,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服务模式。
加强数据交换和服务融合平台建设,提升数据和服务支撑能力,推动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智慧应用。
还将在现有功能基础上,以全省统一的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等系统为基础,完善网上审批功能,优化审批流程,全面实现“一张蓝图”统管项目实施、“一个系统”统一审批流程、“一个窗口”统筹对外服务、“一张表单”统一申报材料。
对接不动产登记系统,拓展数据共享链条。
此外
我市将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
强化“蓉易办”服务支撑
将做强数据中台支撑,深化政务数据融合共享,提升场景应用能力。将深化技术中台创新,开展“AI+政务”应用,提升智慧服务能力。运用AI技术加强政务服务的政策解读、推送、咨询、评估等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按照受审分离原则,实现“综合一窗”受理平台与市、区(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接入全覆盖。
整合政务服务渠道,深化“蓉易办”集成服务。将融合线上线下管理平台,深化政务服务“一门通”;建设“蓉易办”移动端,深化政务服务“一指通”;拓展自助服务终端功能,深化政务服务“一机通”。加强热线资源整合,深化政务服务“一线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赵荣昌 张家华
编辑 杨馥筱
校对 郑涵
审核 张婷婷 李影 庄伟伟
监制 沈山
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